平台采用 “感知 - 传输 - 处理 - 应用” 四层精简架构,各层以 “解决实际消防痛点” 为核心,兼顾设备兼容性、部署便捷性和操作实用性,确保在学校、商场、
工业园区等重点场所能快速落地,实现电气火灾 “探测 - 预警 - 处置” 闭环。
一、感知层:前端数据采集(贴合现场安装场景)
作为数据源头,设备选型以 “小巧易装、抗干扰” 为原则,重点覆盖电气火灾高发隐患点,安装位置贴合现场配电箱、电缆接头等关键区域:
二、网络层:数据传输(适配不同场所部署)
针对不同场所的布线条件,采用 “有线 + 无线” 灵活搭配,降低施工难度,保障数据稳定传输:
有线传输(适合固定建筑)
用 RS485 总线(传输距离 500 米内)连接楼宇内配电箱设备,成本低、抗干扰强(避免商场电梯等设备电磁干扰);
以太网接入监控中心,适配已有网络,无需额外布线,适合写字楼、学校等有成熟网络的场景。
无线传输(适合分散 / 不便布线场景)
工业园区、仓库等分散点位:用 LoRa 无线模块(覆盖 1 公里内),无需布线,电池供电可续航 1 年,减少运维成本;
偏远区域:用 NB-IoT(依托运营商网络),无需自建基站,适合郊区厂房等无局域网的场景。
协议转换网关(解决设备兼容问题)
支持对接主流厂家设备(如泰和安、海湾等),自动转换 RS232/RS485/CAN 等接口数据,无需更换现有设备,降低改造成本;
具备 “断点续传” 功能:网络中断时,本地缓存 3 天内数据,恢复后自动补传,避免数据丢失。
三、平台层:数据处理(聚焦实际预警需求)
作为核心处理层,不堆砌复杂技术,重点实现 “快速分析、准确预警、便捷管理”,功能贴合监控中心日常工作:
数据接入与过滤:
自动过滤无效数据(如传感器临时波动),避免频繁误报警(比如电压瞬间不稳导致的虚假信号),减轻值班人员负担。
数据存储与分析:
用轻量化数据库(如 MySQL + 时序库)存储数据:历史数据保留 1 年(方便追溯火灾隐患源头),实时数据(电流、温度)每 3 秒更新 1 次;
关键分析逻辑(贴合实际需求):
短路判断:电流突增超过额定值 3 倍,立即触发报警;
过载判断:电流持续 10 分钟超额定值,推送预警(避免临时大功率设备使用误报);
温度趋势:20 分钟内温度上升 15℃,即使未超阈值也预警(如接头松动逐步发热)。
基础管理功能:
GPS 校时:每日自动同步北京标准时间,确保报警时间精准(方便消防部门追溯事故时间),日误差≤20ms;
设备管理:支持扫码添加设备(手机扫探测器二维码录入信息),无需手动输参数,降低部署难度。
四、应用层:功能呈现(贴合用户操作习惯)
面向监控中心、消控室、运维人员三类核心用户,设计简洁易用的操作界面,避免复杂操作:
1. 监控中心客户端(双屏显示,高效处置)
主屏(文字信息):实时显示报警列表(含报警点位、类型、数值,如 “3 楼配电箱 - 温度 72℃”),支持点击报警条目查看历史数据;
副屏(图形信息):显示电子地图(标注报警点位具体位置,如 “3 楼东侧照明回路”),自动调取附近监控视频,方便值班人员快速确认现场情况。
2. 建筑消控室客户端(本地应急处置)
本地声光报警:报警时设备蜂鸣 + 红灯闪烁,提醒消控室值班人员(避免依赖远程通知延迟);
简易操作:仅保留 “确认报警”“手动断电”“联系运维” 三个核心按钮,无需培训即可操作,适合保安等非专业人员使用。
3. 移动 APP(运维 / 管理人员便捷使用)
预警推送:报警时手机弹窗 + 短信通知(避免错过紧急情况),支持一键导航到报警点位;
运维功能:扫码查看设备状态(如 “设备运行 280 天 - 需校准”),支持线上派单维修,维修后上传处置照片闭环;
数据查询:按区域查看用电统计(如 “商场 2 楼本月过载预警 3 次”),生成简易报表供管理人员参考。
五、架构落地优势(解决实际问题)
部署快:感知层设备免打孔安装(卡扣式固定),网络层支持利用现有线路,中小场所 1-2 天即可完成部署;
成本低:兼容现有电气设备,无需整体更换,比全新搭建系统成本降低 40%;
误报少:基于趋势分析 + 多参数联动(如温度 + 电流同时异常才报警),误报率低于 5%;
易维护:APP 实时提示设备故障(如 “探测器电量低”),运维人员无需现场巡检,降低维护成本。